
貿發局加強香港提供高增值服務的優勢
香港貿易發展局(香港貿發局)及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倡議(ICC DSI)合辦的「數碼貿易升級工作坊」近日於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探討《示範法》對香港跨境貿易的潛在影響,邀請多名行業專家分享數碼轉型的經驗,以裝備企業提升高增值服務的能力,吸引超過200家中小企參加。
令本地法例與《示範法》同步以促進數碼貿易

貿易數碼化正重塑全球經濟,企業做好數碼轉型才能抓緊機遇。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特區政府將參考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倡議的《電子可轉讓記錄示範法》(《示範法》),研究修訂法例,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並在明年將立法建議提交立法會。《示範法》是由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倡議的全球標準,旨在為電子貿易文件提供法律框架,而令本地法例與《示範法》的標準一致是促進貿易數碼化的一個重要工作。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中心和領先的轉口貿易樞紐,發揮着「內聯外通」的獨特優勢,是連接內地及全球市場的橋樑,為國際貿易提供高水平的專業服務、強大的金融基建和創新環境;而香港貿發局積極配合特區政府,凸顯香港在貿易供應鏈,提供高增值服務的優勢。香港貿發局主席馬時亨教授在致辭時提到,全球貿易格局不斷變化,現在正是香港鞏固競爭優勢的最佳時機。他表示:「香港正積極發展數碼貿易生態圈,並專注於創新、高效率和國際合作,以鞏固競爭優勢。隨着貿易數碼化日趨普及,我們要確保香港企業持續蓬勃發展,增強香港作為領先供應鏈中心的角色。香港貿發局致力協助企業掌握創新科技,裝備未來,做好準備;例如我們每年舉辦『亞洲物流航運及空運會議(ALMAC)』,探討全球貿易與供應鏈、創新與數碼化的趨勢;透過支援計劃包括『T-box升級轉型計劃』,協助企業在數碼轉型、供應鏈解決方案等關鍵領域,提升競爭力,賦能中小企及初創企業,從貿易數碼化中獲益。」
國際商會數字標準倡議常務董事馬家敏認為,香港作為國際貿易和物流樞紐,與全球標準接軌,在不斷變化的全球格局中保持競爭力和韌性,將引領亞洲未來在數碼貿易的發展。她續指,金融、貿易及物流組成香港經濟超過45%,在這些領域加強數碼化將對整體經濟帶來正面影響。她表示:「香港憑藉與全球標準接軌和作為可靠樞紐的優勢,具備在此領域成為領導者的潛力。採納《示範法》是重要的一步,可為提單等電子文件提供法律確定性,同時精簡流程和提升可追溯性。然而,法律改革只是起點——更大的效益在於企業加快數碼轉型,並透過Web3技術強化。」
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秘書長林兆康表示:「特區政府致力營造一個高效的營商環境,維持本港的國際競爭力,而便利貿易文件電子化正是其中策略之一。我們期望業界在過程中積極提供意見,讓政府制定一個符合業界需求的法律框架,讓業界可按此提出不同的技術方案。另一方面,政府亦正全力推進『貿易單一窗口』第三階段,除了可便利業界提交出入口報關單等企業對政府貿易文件,亦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的「商業數據通」(CDI)對接,方便銀行利用有關數據處理貿易融資。」
行業專家探討貿易數碼轉型的挑戰

企業在供應鏈上各環節加速數碼轉型無疑會面對不同挑戰。大會於工作坊上邀請了來自數碼貿易融資、電子提單、數碼貨運與物流,以及數碼零售供應鏈管理的專家,分享行業在數碼轉型上的實戰經驗。香港金融管理局高級數據分析師冼綺彤表示:「中小企業在申請貿易融資時長期受到流程上不同痛點的影響;例如,對紙本文件的過度依賴導致低效率,並難以追蹤與驗證交易。」她補充,金管局計劃在今年底前制訂海、陸、空運貨運物流數據數碼化的路線圖,將各地貨運物流數據與金管局的數據基建「商業數據通」整合,以促進數據共享。金管局亦會在今、明兩年聯同香港機場管理局、運輸及物流局及試點銀行,利用貨運物流數據和「商業數據通」,提升數碼貿易融資。

跨境貿易供應鏈融資平台Air8科技與營運部總監郭家駿亦關注相關的貿易融資問題:「很多中小型出口商因缺乏信用評估所需的數據而難以獲得資金,從而阻礙了他們在全球保持競爭力,加上缺乏足夠的風險管理策略,讓他們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處於弱勢。」
另一嘉賓講者IQAX和易孚產品經理陳希雯,分享了數碼化提單的管理模式,如何有效節省時間和成本,從而提高整體貿易生態系統的效率。她表示,不少銀行、貨運商和海關系統的數碼平台存在碎片化和缺乏互操作性等問題,認為區塊鏈技術將各個碎片化的平台有效連接:「在數碼平台上採用區塊鏈網絡時,每個貿易夥伴都有其獨特的操作需求。在跨境貿易中,貿易和運輸文件會互換,而區塊鏈網絡內的數碼文件,則能解決網絡內和跨網絡的信任問題,並得到《示範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