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太區深度偽造詐騙事件較去年增15.3倍
一體化驗證平台Sumsub年度身分欺詐報告顯示由2022年至2023年,亞太區的深度偽造案件激增15.3倍,為全球第二嚴重的地區,情況令人擔憂。此外,該報告亦揭示全球複雜的詐騙和洗黑錢發展趨勢,機構有必要打擊層出不窮的詐騙模式。
2023年身分欺詐報告的主要趨勢與統計數據

報告重點包括:
- 在2021至2023年間,香港、印尼和柬埔寨的身分欺詐比率增加了兩倍以上。當中,香港的身分欺詐比率從1.07%增至3.33%。
- 香港於2023年的身分欺詐比率在亞太區排名第三,在全球排名第五。
- 在2023年,新加坡成功降低身分欺詐比率,並將其維持在0.89%的低水平。
- 在2021至2023年間,日本、澳洲和泰國的身分欺詐比率維持在2%以下。
- 在2022至2023年間,全球各個行業偵測到的深度偽造案件大幅攀升10倍,而不同地區有顯著的差異:北美地區的深度偽造案件激增17.4倍,亞太地區激增15.3倍,歐洲(包括英國)上升7.8倍,中東和非洲地區上升4.5倍,拉丁美洲則上升4.1倍。
- 於2023年,五大身分欺詐類型包括AI詐騙、錢騾、虛假身分、帳戶接管和強制驗證詐騙。
- 在2021至2023年間,網絡媒體是身分欺詐案件增幅最大的行業,升幅達27.4倍。

AI與深度偽造威脅日益俱增
AI詐騙仍然是各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加密貨幣是首當其衝的範疇(佔2023年深度偽造詐騙總數的88% ),其次是金融科技(8%)。在亞太區,深度偽造詐騙在越南和日本最爲普遍。尤其在日本,娛樂行業廣泛地使用深度偽造技術,而越南憑藉其快速增長的數碼經濟和網絡原住民,成爲了騙徒的主要目標。
爲了打擊日漸猖獗的AI詐騙,各國正積極制定法規,以保護企業和個人免受AI科技,例如深度偽造的禍害。香港金融管理局於2023年10月發佈通函,列出防止網上銀行騙案的加強措施,當中包括加強對可疑交易的監察和額外客戶身分驗證的要求。
Sumsub亞太區業務發展副總裁Penny Chai表示:「AI 的崛起是一把雙刃劍,它能夠被人操控作惡意用途,但同時也是反詐騙解決方案供應商的得力助手。建立健全的法制和政策指引是確保AI對社會作出貢獻的關鍵所在,而這些措施對於塑造一個促進負責任使用科技的環境至關重要。Sumsub積極提倡企業和監管機構的緊密合作,以促進合規創新的未來。」
2024年驗證和身分詐騙預防的專家分析
AI將成爲2024年監管機構的焦點。例如中國率先建立了深度偽造的監管制度,中國網絡空間管理局在2022年12月通過了《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並已於2023年8月開始執行。
報告的其他預測趨勢包括:機構需採取更有力的監管措施;企業更為重視非文件驗證,以提供多樣的身分驗證選項;網絡媒體將實施更嚴格的身分驗證規則;地方政府將強制提高數據安全和個人信息保護的需求;以及網絡分析將成爲揭露詐騙的新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