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逾半中國消費者因數據私隱問題更換供應商

焦點新聞 研究報告

思科發佈《2022年消費者私隱調查》研究消費者對個人數據私隱的看法和行為。調查顯示消費者迫切需要企業進一步提高處理客戶數據的透明度,他們首要希望企業在使用個人數據時更加公開透明。

對企業使用人工智能方式失信心

今年的調查訪問了來自中國內地、日本及印度等12個國家約2,600名消費者。調查顯示,雖然理論上消費者支持人工智能,54%受訪者願意分享他們的匿名數據以改善人工智能產品,但許多人 (65%) 因企業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而對其失去信心。

思科副總裁、法律副總顧問暨私隱總監Harvey Jang表示:「企業需要以簡易的語言來解釋他們如何使用數據,並讓有關資料易於獲取,以便消費者和用戶了解其數據的用途。這不單是法律所要求的,更是建立信任的基礎。」

今年,81%受訪者同意企業處理個人數據的方式反映他們如何看待及是否尊重客戶,這是自思科2019年開始追蹤相關數據以來的最高百分比。

思科《2022年消費者私隱調查》顯示,消費者希望企業以更透明的方式使用和保護他們的個人數據。

消費者更積極採取行動

由於對企業保護數據能力的信任程度減弱,很多消費者正在採取行動,以更有效保護自己的數據。76%受訪者表示他們不會從他們不信任能夠保護好數據的企業消費,37%受訪者表示他們確實曾因數據私隱問題而更換供應商。在所有調查涵蓋的國家中,印度 (68%) 和中國內地 (53%) 的受訪者更換供應商的比例最高。

相較全球平均數字,中國內地消費者普遍更積極保護個人數據:

  • 82%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在接受私隱聲明之前會仔細閱讀,而在全球範圍內,這一比例為58%。
  • 64%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會在允許網站儲存及讀取Cookie資料前先管理他們的Cookie設定,而全球的比例為53%。
  • 63%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會使用防偷窺屏幕,而全球只有45%。

企業與消費者對人工智能應用看法分歧

科技不斷演進,使消費者難以信任擁有其數據的公司。絕大多數受訪者認為,只要有妥善的去識別化,人工智能的潛在好處大於風險,54%受訪者願意分享他們的匿名個人數據,以幫助改善人工智能相關產品和決策。

然而,企業和消費者之間就人工智能應用的看法存在分歧:雖然87%企業認為他們有適當流程來確保自動決策按照消費者的期望進行,但60%受訪者對企業如何將他們的個人數據用於人工智能表示擔憂。企業可以採取有力的措施緩解消費者的疑慮,包括讓消費者能夠選擇退出人工智能應用,並向消費者解釋其人工智能應用如何運作。

期望政府擔任主導角色

最後,逾半受訪者表示,在保護消費者數據方面,國家或地區政府應該擔當主導角色。許多消費者不相信私營企業會主動對個人數據負責。從全球角度來看,整體有61%消費者認為私隱法會帶來正面影響,而在中國內地此比例高達86%,為12個調查國家中最高的。

隨著保護已轉移到國家領土以外的數據需求持續,更多的政府和企業正在制定數據本地化要求,要求將數據實際儲存在收集數據的國家或地區。然而,數據本地化並非毫無代價。《2022思科數據私隱基準研究報告》指出,88%受訪企業因數據本地化而需承擔大量額外營運成本。如果數據本地化導致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增加,他們對進行數據本地化的看法持平 (41%贊成,41%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