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大成立「圖靈AI交響樂團」 人與AI共創藝術新里程

企業動向 焦點新聞

AI的應用越趨廣泛。香港浸會大學(浸大)於8月9日成立全球首個「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為其開拓人與AI共創藝術領域,並就此探索更多可能性的願景,矗立下一個重要里程碑。圖靈AI交響樂團是採用最先進的AI技術,開拓一個全新的人和智能計算系統合作的藝術創作與表演形式。

人與AI共創藝術

這個交響樂團在「人、機器、藝術、創意 — 國際研討會」上成立。研討會由浸大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合辦,雲集學術界和業界的頂尖學者、研究人員和藝術家,共同探討有關人與AI共創藝術的發展。

研討會十分榮幸邀得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國際合作司副司長徐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青年工作部部長張志華博士透過視像致辭、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親臨致辭。

(左起)浸大協理副校長(跨學科研究)潘明倫教授、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司庫蔡懿德女士、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秘書長鄧特抗教授、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郭毅可教授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新界工作部副部長朱宜華女士、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總裁畢堅文先生,以及浸大行政副校長暨秘書長鄒靄雲女士。

人類與AI互動 推進藝術發展生態系統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時表示:「浸大致力發堀及孕育新科技及嶄新意念,是帶領藝術科技全方位研究及發展的力量。 具開創性和創新的『香港人機共生藝術創造平台技術建設』計劃由研究資助局資助,是國家最大規模的人工智能科技研究計劃之一,致力大幅推進人類及人工智能的互動,並為藝術發展生態系統帶來貢獻。」

行政長官李家超先生透過視像為研討會致辭。

陳鎮仁博士在歡迎辭中表示:「隨着科技應用於藝術創作成為新潮流,浸大學者也積極把藝術科技推向更高層面,以重塑藝術與文化創作的新面貎。國家『十四五』規劃和香港特區政府加強對藝術科技發展的支持,令我們深受鼓舞。在這個背景下,浸大的重點項目定將支持和引領香港的藝術科技發展,讓本港於藝術科技的世界舞台佔據領先位置。」

浸大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致歡迎辭。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在致辭時表示:「憑藉人工智能技術的先進發展,藝術創作能轉化和提升至更高層次,既為觀眾帶來新的體驗,亦為香港帶來重大的社會經濟效益。我想指出,浸大上月舉行的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成功地示範人工智能如何能成為音樂表演、跨媒體藝術和舞蹈的創作力量。該表演確實是藝術科技歷史上的里程碑,展現人與機器的和諧合作。」

郭毅可教授在介紹「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的概念時表示,它是一個開放的藝術家和科學家合作平台,旨在為全世界有志於人工智能藝術創造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提供一個全新、具有活力且穩健的發展環境,以展開研究、創作、表演,並實現知識產權。它將協助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突破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及邊界,以全新方式來表達情感及與觀衆互動。它將激發科學家的創新和研發,使其具備高度美學價值。通過人類與人工智能共創、共演的藝術作品,它將影響藝術界對人工智能賦能下的新藝術的鑒賞和支持。通過採用區塊鏈技術,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將實現全球首個以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sed Autonomous Organisation)方式建立的科學家及藝術家協同藝術創新生態環境。

郭毅可教授(左)及潘明倫教授(右)介紹「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

郭教授指出:「圖靈人工智能交響樂團藉助人機共創的表演,將研究團隊的願景、理念及技術創新在國際合作的背景下付諸實踐,從而實現該項目的一個重要目標:建立數字藝術創造的全球研究網絡。」

香港人機共生藝術創造平台其他項目

此次研討會亦探討多個議題,包括人機共創藝術及藝術呈現的賦能技術、其美學及認知價值、在元宇宙生態下的藝術經濟新趨勢、藝術社會新形態中浮現的新興議題,以及對藝術群體的影響等。

研討會是繼全球首次人與人工智能共創共演的同類表演,於7月14日舉行的浸大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登場後,「香港人機共生藝術創造平台技術建設」研究計劃另一個重要成果。該研究項目獲研究資助局的「主題研究計劃」撥款港幣5,284萬元支持。

研究計劃的其他項目還包括藝術數據庫、生成式人工智能算法系統、研究劇院、以及一些獨特創新的應用項目,是浸大致力推動香港及至全球的藝術、文化以及藝術科技發展的重點項目。